跳转到正文内容

黑龙江伊春棚改资金缺口高达200亿元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1年10月31日13:55  《新世纪》周刊
黑龙江伊春,等待改建的棚户区。 黑龙江伊春,等待改建的棚户区。

伊春棚改进展不理想的原因还是拆迁。棚改的资金缺口高达200亿元

财新《新世纪》特约记者 王南

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的伊春,有“中国林都”之称。伊春流行一句话——“风景像欧洲,住房像非洲”。很多职工居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泥土房和简易砖木房内,人均面积不足15平方米,不少家庭几代人蜗居一室。因年久失修,普遍存在屋架腐朽、地基下沉、墙体开裂、漏风漏雨等情况,有的路比院高、院比炕高,初春融雪和盛夏阴雨时节,家里一片汪洋。

  根据伊春市政府的统计,全市共有这样的棚户区1176万平方米,生活着23万户、67万人。这些住房70%以上无自来水,80%以上无排水设施,90%以上无供热设施,100%供电线路老化。很多居民靠砍树烧火做饭取暖,平时饱受吃水难、行路难、如厕难之苦。

  按说伊春的百姓当举手欢迎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到来,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,强拆的故事仍比比皆是。

  赵云亭今年84岁,他和两个没有出嫁的女儿,两个儿子、两个儿媳妇和两个孙子,居住在伊春区红升山林委10组4号。儿子、女儿早都下了岗,三户人家九口人全靠养猪为生。这个养猪场原是一个三米深的大坑,赵云亭老人20年前带领全家一车土一车土填起来的,前后用了两年,耗光了全部积蓄。

  但开发商来了之后,灾难开始了。2009年4月23日,伊春市健业拆迁有限公司让签协议,拆除原建筑面积80.5平方米,调换78.84平方米,其他按无证房屋对待。开发商称他们只管开发房子,不管生计,有困难找政府。

  只给78平方米的房子,三个家庭九口人怎么住呢?没了养猪场,一家人靠什么为生?赵云亭2009年5月30日给市领导写信求救。但6月8日,伊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送来了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”,称他们家是“违法建筑”,“限一日内拆除”。6月10日上午,伊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带着110、防暴队等百余号人,用铲车将房屋和猪舍推倒,猪圈里的猪被砸得或伤或残或死。开发商一边铲一边问:“签不签?不签我们就不管了。从省里到市里都支持我们搞棚改,你们找谁都没用。”

  家里人打市长热线,从9时15分打到9时53分没人接,一家人蜷缩在剩下的一间摇摇欲坠的房屋里,而施工队随后就在房檐下开始打桩。

  2009年6月10日,对陈忠岐家也是灾难。他是伊春区扶林办事处利民委10组的居民,居住了24年、持有合法产权证的房屋,位于亿科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亿科傲城住宅楼规划范围内。早上8时许,伊春市伊春区棚改办、执法局、公安局、派出所、开发商等多个单位一百多人来到陈家,开始强制拆迁。陈的儿子、女儿让这些人出示强制拆迁的手续、证件,无人理睬。顷刻之间,一台挖掘机把房屋推倒。他女儿进行录像、拍照时,进来二三十名身穿黄制服的人员,手拿警用皮棍喊着:“全部撂倒!”随后摄像机、数码相机被抢走。

   回忆那段经历,陈忠岐的女婿心有余悸:“2008年10月开始发公告,拆迁办人员入冬时来过两次,问搬迁有什么条件,家人告诉他们房子80平方米、地下室80平方米、院子289平方米、西厢房10平方米连房带院要14万元,他们说:‘你们狮子大开口啊’,后来打了两次电话让我们去谈,但去了两次,人都不在。2009年初他们换了人,又来问情况,我们又说了要求,他们说那是不可能的,就走了。6月10日之前我们没接到任何强拆通知,拆房时也没有出示任何证件及法律文书……一家人现在无家可归、无房可住、身无分文,孩子只能在老师、邻居家寄宿……”

  伊春市北郡小区俗称“523”,是有名的“贫民窟”,当地人称“三多一少”:下岗多、穷人多、退休人员多,有钱人家少。当初听说被列为棚改重点项目时,老百姓挺高兴,媒体上都说棚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这下可轮着了。可是2010年1月28日贴出来的一张“搬迁须知”,让当地居民倒吸一口凉气。

  “搬迁范围:……搬迁时间:2010年4月2日至2010年4月30日止。2010年4月30日后为强制搬迁时间,对不能进户登记的按无主房屋处理。”……关于补偿标准,“有证的‘拆一还一’,成栋连脊主房实行十还八折算面积,前后搭接有居住功能的十还五……”,“搬迁补助每户400元,临时安置补助费每人每月50元”,通知落款:“本须知最终解释权: 搬迁人伊春林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;搬迁承办单位:伊春市健业拆迁有限公司”, 但上面盖的红戳儿却是“伊春北郡动迁办公室”。

  “回迁楼的图纸没有,沙盘没有,开发商连执照都没有,就让我们迁走?再说补偿也不合理、不到位呀,我们到哪里住呢?”居民说。“须知”上的期限一到,拆迁公司的吓唬、威胁就来了,小区里砸窗户、深夜放鞭炮,停水、停电等事儿也都来了。2010年4月8日,居民们找伊春区政府、市政府,26、27日连着又去两天。5月7日,有关方面召开听证会,没有结果,有关部门还给反映情况的老人递话:“别去反映,再去把低保资格拿掉!”5月25日又去,市信访局赵主任把伊春区棚改办主任曲延田、规划局张伟叫来。他们答应收集整理群众意见,按国家政策办。

  然而拆迁仍在按时间表进行, 记者第一次来到北郡小区(523)时,拆迁已完成了一半,遍地都是瓦砾,横七竖八的木条儿……但在这断壁残垣的海洋中,还有一户户孤岛一样的房子住着人。住户们说,“拆了住哪儿?”

  北郡动迁办公室的一位李姓工作人员说:估计11、12月回迁房就能起来。据他介绍,这个地区比较贫困,普通开发商根本不来,是政府协调万路集团下属的林都公司过来干的,“只当是为社会做贡献”。

  记者2011年8月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,平地上已经起了高楼,老房子和老居民都没了踪影。

  伊春市的主政者多次视察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展,认为“进度还是不够快、力度还是不够大”。在伊春区棚改办主任曲延田看来,进度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拆迁:“动迁难,天下第一难!提起这件事,哭的心都有。有些人觉得棚户区改造是机会,狮子大开口,漫天要价,把开发商都气跑了。”

  资金也是棚改瓶颈。不像城区棚户区改造,政府尚有所谓市场化运作的腾挪空间,伊春17个林业局的棚改基本只能靠政府投入。2005年10月,建设部下发《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安排了专项资金。迄今为止,伊春市政府已争取到中央和省财政资金近10亿元,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9亿元。但据市政府初步估算,要完成全部棚户区改造,累计需要投资140亿元。

  伊春市建设局副局长、棚改办副主任李志敏告诉记者,如果考虑到供热、供水等配套,算下来还得再加60亿元,棚改缺口总计高达200亿元。

 

 

 

 

分享到: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

微博推荐 | 今日微博热点(编辑:SN001)

 

更多关于 棚改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1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